党史故事 -凯发一触即发

1940 :中国希望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理论构建的成熟与抗日战场的战略性进攻(二)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集团新闻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2-14 文字大小: |

(二)

1940年1月9日的古城延安,“虽是冬天,中午的阳光却使人感到暖和,延河里结的厚冰上也化出了一薄层润滑的水。”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场上,气氛热烈非凡。从下午一直到“入夜点起煤气灯的时分”,“拥挤在会场里的五六百听众”都在认真聆听着主席台上一位虽身着普通灰布棉军装,却“精神焕发”者的讲演,并深深被“他的精辟见解和生动话语所鼓舞、所吸引,聚精会神,屏息静听,情绪热烈,不时响起一阵阵的掌声。”

这位演讲者正是毛泽东。他演讲的题目则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在这篇后来被修改、补充并改名为《新民主主义论》的著名演讲中,毛泽东对 “中国向何处去”等一系列世人瞩目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解答。它和毛泽东此前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重要著作一起,在中国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其作了系统性阐述。

在这些光辉的历史文献中,毛泽东科学阐明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鲜明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其中,“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包含了社会主义的因素,它“虽然在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但在另一方面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而这一点,也正是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阶段能够联系在一起的内在逻辑。

在这次演讲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在政治上,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上,“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在文化上,则是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演讲的结语中,毛泽东用他浓厚的湖南乡音向世界豪迈地宣称:

“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关于当时的形势,毛泽东曾形象地描绘道:“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

如今,伴随着毛泽东精辟讲解和豪迈宣言,大家感到“拨开了迷雾”,心中的疑问一扫而光,对“中国向何处去”有了明确答案,对中国革命的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整论述,标志着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这一理论成为引导中国人民在各种艰苦卓绝条件下奋勇前进的光辉旗帜,对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待续)


凯发一触即发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