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1940年,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和策略获得重大发展的一年。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随着国民党“防共”“溶共”等一系列反共方针的出台和实施,国内政治形势逐渐发生了逆转。
1939年冬至1940年春,为削弱以至逐步消灭共产党在华北的力量,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以重兵向陕甘宁边区、晋东南和冀南的抗日根据地等发动了较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对此,根据地军民坚决予以有力反击,随即又派代表与其展开谈判,达成停止武装冲突、划定驻地、分区抗战的协议,成功打退了这次反共高潮。
同时,在思想战线上,中共也迎击了国民党的进攻,对其中国“不需要社会主义”等疯狂叫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斥与反击,这也正是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发表一系列文章,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坚持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一真理,已经逐渐为党内同志们所了解”。但是,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当时“不了解的依然还多”。
为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也为了系统总结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于1940年3月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针对当时党内出现的“左”的倾向,全面论述共产党必须坚持对国民党实行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毛泽东认真考察了国内外,特别是国内的政治形势,明确指出:“争取时局好转,克服时局逆转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他明确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而要达此目的,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毛泽东强调,同顽固派斗争,必须坚持自卫、胜利和休战的原则,“换一句话来讲,就是‘有理’,‘有利’,‘有节’”。
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论政策》的党内指示,进一步阐述了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特别指出对顽固势力和各个帝国主义都要进行具体分析,加以区别,在区别的基础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指示还全面说明了党关于政权组织、劳动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锄奸政策、人民权利、经济政策、文化教育、军事政策等各项具体政策。这些都在最大限度上孤立了极少数反共顽固派的同时,广泛争取了一切可以争取的进步力量,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中央还指出,在争取时局好转的同时,也要“充分地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任何地方性和全国性的突然事变”。在此问题上,要使全党全军在精神上有所准备,在工作上有所布置。否则,“就将再犯一九二七年的错误”。
正是在深刻总结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政策和策略。而一系列事态证明,它们的提出和执行,为中共成功应对各种危局,坚持抗战到底,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第一次反共高潮失败后,国民党顽固派把反共重心转向华中。1940年9月中旬,国民党顽固派在苏北黄桥向新四军发动无理进攻。面对强敌来犯,人民军队集中优势兵力,采取诱敌深入等战术,于10月上旬消灭国民党军1.1万人,成功巩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
此后,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特别是其最高峰——1941年初的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也是毫不畏惧,妥善应对,采取在政治上取攻势、军事上取守势之方针,同其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成功打退了这次反动高潮。
这再次证明了中共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的策略方针的正确性。同时,也证明了中共中央的领导在政治上已经完全成熟,面对艰难多变的环境,能够正确处理各种难题,成功驾驭整个局势的发展。(待续)
凯发一触即发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