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穿衣吃饭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民军队在激烈的战斗之余,必须发挥生产队的作用,靠“自己动手”来养活自己。
1941年,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加之百年不遇的旱、涝、蝗等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军民物质生活极其艰难。为破坏第二次国共合作,国民党当局已完全停发八路军的薪饷、弹药和被服等物资,同时集结重兵对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企图“不让一粒粮、一尺布进入边区”,断绝对陕甘宁边区的一切外来援助。据毛泽东回忆:“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面对基本生活上的巨大困难,“是饿死?解散?还是自己动手?”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要求解放区军民积极发展生产,保障部队供给,减轻人民负担,达到坚持长期抗战的目的。
1941年春,王震率领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肩挎钢枪,手握镢头来到延安东南约50公里的南泥湾。当时的南泥湾人烟稀少、河川纵横、杂草横生。三五九旅全体指战员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在沙柳滩上砍林开荒,开垦水田种水稻、山地种黄豆、旱地种玉米。全体将士一人一把镢头,白天开荒地,晚上掏窑洞,困了累了,就在树林里搭草棚休息;渴了饿了,就摘野果充饥。在热火朝天的生产劳动中,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经过3年的努力,三五九旅全体指战员将昔日荆棘丛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粮食堆满仓,麦田翻金浪,猪牛羊肥壮”的“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的一面旗帜。
在这场大生产运动中,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各大战略区领导人模范带头、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沟里,毛泽东自己动手开垦了一块菜地,种上各种蔬菜,一有闲暇就去浇水、拔草。朱德专门组织了一个生产小组,开垦3亩菜地。周恩来和任弼时不仅参加开荒生产,还抓紧时间纺线,双双被评为中直机关的“纺线能手”。中央领导人的带头行动,成为大生产运动的强大鼓舞力量,激发延安党政军民学各界深入广泛地投入大生产运动。
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后,军民生活都得到明显改善。陕甘宁边区自1941年开始,仅3年就开垦荒地200多万亩。1943年,根据地机关大都能自给二、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人民负担仅占总收入的14%,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正如毛泽东所讲:“军队的生产自给,在我们的条件下,形式上是落后的、倒退的,实质上是进步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不但改善了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并因而能够扩大军队,而且立即带来了许多副产物”。全党全军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是当时整个革命链条上的决定性环节之一,为保障我军发展壮大、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为战胜敌后抗战严重困难时期、迎接新的大发展局面,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巩固党的一元化领导,推出减租减息、精兵简政、贯彻执行“三三制”等重大政策,统一抗日根据地各部门的工作步调,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根据地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更加合理地调节了根据地内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更加紧密地团结了根据地各个阶级和阶层。
凯发一触即发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