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先从家庭开始的。爷奶、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我们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久远的。我们的三观是从家庭里得到启蒙的,这是我们人生哲学的基石。怎样生活、怎样进取、怎样与人相处、如何接人待物、靠什么站稳脚跟、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和是否可交等等,这些渗透到血液里的基因,伴随我们的一生,还通过我们,影响到下一代甚至几代。
在我们老家,儿女结亲,是要打听对方家的情况的,甚至往上了解三代,这实际上就是看这个人的家风人性。由此可见,家风、家训、家教的传承是自然的,也是重要的。
我的祖父和我的父亲继承了我们家族先辈们的好传统,他们身体力行并传到我这一代,我觉得就像一座宝藏,让我受用不尽。百善孝为先、为善不为奸、穷要有志气、富要有良心、兄弟若和睦、外人不离间、勤劳不偷懒、吃苦不耍滑、诚实不欺诈、守信不食言等等。
父母的教诲时不时地就会跃入脑海:教育我们不要以小不懂事为借口而不求长进,就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教育我们要接受管教,就说“庄稼要除草,小树要修枝”;教育我们多学技能,就说“多学有益,艺不压身”;教育我们手脚要牢稳,就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教育我们学会谦虚、放低架子,就说“骡子大了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教育我们不要偷懒,就说“力是随身带的,越出力越有力,千万不要惜力”;教育我们不要爱小(占小便宜),就说“占小便宜吃大亏,吃亏是福,吃亏是便宜”;教育我们不要做坏事,就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教育我们注意名节,就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而我的爷爷给我讲的孝悌故事,到现在我都耳熟能详,比如郭举埋儿的故事(爷爷唱着说:儿子吃得圆白胖,老娘饿得露青筋……)、王祥卧病、孔融让梨等等。
我上学的时代没有接触过三字经、弟子规。后来参加了工作,在电视上看到钱文忠教授讲的弟子规,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实际上,弟子规上的道理,正是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平时所教育我们的,虽然没有弟子规讲得那么全,但是主要的精髓是有的,无非我的祖辈、父辈们没有把它总结得那么精炼罢了。通篇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反思,如果我在小学、初中时就接触了弟子规,肯定对我有很大帮助。我也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当时为什么没有把这些好的文化瑰宝列入教育的范畴呢?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给我们的主要是书本知识,而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等不是太多。后者是我们在祖辈父辈们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学到的、悟到的,作用不亚于科学知识。一个人的习惯、思想、境界、心胸、心态、格局、视野等不一定是学校里学出来的、老师教出来的,我认为先天是我们家庭的影响,后天是我们步入社会周边人员的影响。这就如同盖房子一样,万丈高楼要有扎实的根基,沙土地是盖不成房子的。因此,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根基在家庭。家风会影响一个人、一家人、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世世代代,以至于会影响到一个国家。
家风无小事,我们当自励。
凯发一触即发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1-20060044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