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凯发一触即发

1928:屠刀不泯革命志——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的坚持与探索(四)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集团新闻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7-30 文字大小: |

(四)

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此后不久,按中共中央规定,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从此,中国历史上就有了威震天下的“朱毛红军”,对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5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统一领导湘赣边界红军和根据地的革命斗争。这时,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战争暂时停息,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进剿”。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国民党军的二、三、四次“进剿”都被打破。毛泽东、朱德总结井冈山工农革命军和游击队的作战经验,提出了著名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通俗易懂的“十六字诀”,是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游击战术的基本原则,在革命战争史上创造了奇迹,使敌人陷入人民游击战争的包围之中。

6月,龙源口大捷之后,井冈山根据地达到全盛时期,面积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

7月中旬,国民党军向井冈山发动“会剿”。此时,红军主力在外,敌强我弱。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巧妙指挥战斗,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退了国军四个团的轮番进攻。最后,以仅有的一门迫击炮打中湘军指挥部,使敌军慌忙撤退。这就是土地革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黄洋界大捷。

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后,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边界的大部分地区,粉碎了敌军发起的“会剿”,使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

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湘赣边界各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总结了湘赣边斗争的经验,初步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问题。这个决议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后来,毛泽东对此作了文字修改,并把标题改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毛泽东指明了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里程碑。

11月6日,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共中央6月4日指示信,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四军前敌委员会。11月25日,毛泽东为红四军前委起草了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后来,毛泽东亲自将这一报告的题目改为《井冈山的斗争》。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基础上,这篇文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光辉篇章,更加系统地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提出了“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这一重要的战略思想。

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形式获得土地的权利。边界各县掀起了分田高潮,穷苦农民分得了土地,改变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充分认识到红军是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的,从各个方面全力支持红军。

在全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燃起了星星之火,使革命看到了希望,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最为可贵的是,毛泽东在斗争实践中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思考和总结,逐步形成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从挫折走向胜利。


凯发一触即发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1-20060044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