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读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我心灵自传)之“北大岁月”和“农村十年”部分,给我这样一个人生感悟,有时候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有时候,命运又不在你我的意愿中。
1962年至1968年,周国平在北大哲学系六年的时间里,躲开无休止的批斗,潜心勤学,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才华横溢的郭世英和他的父亲郭沫若,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标杆和榜样。
1968年到1978年之间,周国平在湖南劳动锻炼,在广西支援县工作,最大收获就是认知了农村、农民,重新纠正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在喧嚣、杂乱、灰暗中,保持了一颗低调、向上、向善的心,苦读再苦读,奋斗再奋斗,最后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研究生班,走向自我价值的实现。
其中1968年的初秋时节,二十三岁的周国平从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到湖南的洞庭湖军垦农场劳动锻炼和之后的广西资源县宣传部工作。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主、政治挂帅,人性被摧残的动乱年代,强大黑色的漩涡让包括政府高层和乡村农民的每个人都不得安宁,周国平更是如此。
要在困境中逆势而上,这需要多大勇气和智慧,才能保持处惊而不乱方寸。要在风头浪尖上跳舞,在山崖峭壁上攀岩,是很容易被摔得遍体鳞伤。而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更是一场竞技活动,阳光雨露和暴风骤雨随时都会降临到你的额头,所以,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个人的才华和努力固然很重要,但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你是很难混出个头脸的。
想起了前一段读过的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农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也生长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共同的社会生存环境,让一个身居大城市的青年学生和两个贫困缠身的农家子弟有了一个共同的秉性,就是如何在逆境中、艰辛处,拥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放弃自己的生活、人生追求!如何在冰天雪地和孤灯清影中,磨练自己的意志、性情,铸造自己的精神阵地,奋力前行。
周国平这样写道:
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短暂。友谊是宽容的,因为宽容而长久。
未经失恋,不懂爱情;未经失意,不懂人生。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语)
人活着需要一个人生观、一个世界观、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三观造就不同的人生。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要把生命照顾好,把心安顿好,人生才是圆满。把生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人的纯真性,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知识财富精神财富,注重个人心灵修行,学会宽容、悲悯、怜爱。平凡的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则体现了生命的精神的价值,把这两种生活过好,人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完美的。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经历了岁月的打磨,周国平从青春、青涩、幼稚、迷茫、孤独、寂寞走向了理智、成熟、稳重、宽厚、仁慈,升华了自己那颗充满人性之美至善的心,纯洁、美好了自己阳光般的性情。
夜读周国平《岁月与性情》,美好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让我的烦恼、抑郁顿然皆无,释怀、淡薄,安然入睡。
凯发一触即发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