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1926年,这首借用儿歌《两只老虎》曲调重新填词的《国民革命歌》,唱遍了大江南北。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推动下,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浪潮席卷中国。
在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下,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日益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千百万工农群众开始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
但在革命形势风起云涌的同时,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却是暗流涌动。
(一)
国共第一次合作,过程并不顺利。革命大好局面的形成,更是来之不易。
作为一个复杂混合体的国民党,它的成员从左到右都有。有的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的在政治上缺乏定见,往往是“墙头草”;有的只是想靠国民党来谋求自己的发展,包括一些原来的军阀、政客在内,他们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本来就不赞成。
国民党内的右派急不可耐地开展反共活动。邹鲁、谢持、林森等“西山会议派”称:“现在的国民政府,名义上是本党统治的,事实上是被共产党利用的”,并非法地“决定,凡共产党之加入本党分子,尽数取消其在本党之职籍”。这还只是局部性的问题,并没有牵动大局。
这时以国民党左派姿态出现的蒋介石,仿佛对国共合作存有极大的诚意。在黄埔军校国民党大会的讲演中,他信誓旦旦地说:“我们要所要效仿的,是俄国的革命党”“国民党员也不可反对共产党,反对共产党就是背反了总理定下来的方针和主张”“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革命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并且我们革命党的性质,就是打不平”。苏联顾问鲍罗廷和中共中央一些人便把他看作可靠的革命左派,努力帮助他。
蒋介石也借着在黄埔军校和东征中表现出的成绩,在国民党二大上首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随后又被选为常务委员。在军内,他也从原本仅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跃升为国民革命军的总监。无论是在国民党内,还是国民革命军中,他的地位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然而,蒋介石只是“表面上赞成革命,但他的思想实际上是反共反苏的,并不是真心诚意地与共产党合作”,更多的是“随时提防和限制共产党的”。对蓬勃兴起的以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为代表的革命力量,他深感不安,并将他们看作实现其谋取政治野心的最大障碍。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以所谓的中山舰事件为借口,突然采取严重的反共行为:无中生有地说是汪精卫和共产党有阴谋,要用军舰来胁迫劫持他离开广东,并以此为借口,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监视和软禁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的武装,等等。22日,在高压和拉拢下,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通过了由蒋介石提出的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排除共产党人的提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5月15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借口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避免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担任重要职务引起“党内纠纷”,找出一个“清除误会的具体的办法”,提出了所谓《整理党务决议案》。这个限制共产党活动的提案,事先取得了鲍罗廷的同意。鲍罗廷以避免国共破裂和让共产党留在国民党内为由,同张国焘决定要大家签字接受。《整理党务决议案》被通过。随后,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全部被迫辞职。
蒋介石对全会如此顺利地通过《整理党务决议案》十分得意。他在《苏俄在中国》中写道:“当鲍罗廷与我会商这个办法时,对我的态度极为缓和。凡我所提主张,都作合理的解决。”在日记中,他更是高度评价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这是我们中国国民革命成败的关键,也就是本党与共党消长的分水岭。”随后,蒋介石又当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在北伐战争前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逐个夺取了多个重要阵地,加紧争夺领导权。革命阵营内部的危机日益加剧。(待续)
凯发一触即发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1-20060044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