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凯发一触即发

1939:团结斗争促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展反投降、反分裂、反摩擦斗争(四)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集团新闻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1-27 文字大小: |

(四)


日军改变侵华方针后,将军事作战的重点转向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坚持敌后持久抗战,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并于1939年迅速实施。

华北地区是日军进攻的重点。1939年初,日军制定“治安肃正计划”,实行“囚笼政策”,不时对根据地进行“扫荡”。根据中央部署,华北各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游击斗争。1月至3月间,第129师主力赶赴冀南,与日军展开殊死斗争,共作战100余次,歼灭日伪军300余人,有力地支援了冀南平原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3月,第115师主力挺进山东,经过英勇奋战,扩大了鲁南抗日根据地,并创建、巩固了鲁南抗日根据地。

进入夏季后,日军逐步把“扫荡”重点转向华北。八路军第120师主力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到7月,共作战160余次,歼敌4900余人,胜利完成了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9月,晋察冀部队配合途经晋东北的第120师主力联合作战,歼灭了由灵寿出发袭击抗日根据地重镇陈庄的日、伪军1100余人,取得陈庄歼灭战的胜利。10月至12月,粉碎日本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和第110师团等共2万余人对北岳区的冬季大“扫荡”。八路军采用灵活转移、伏击奇袭等方法,挫败了日寇寻歼我军主力的阴谋,前后作战108次,共歼敌3600余人,击毙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这是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官。

经过多次的反复斗争,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完成了“巩固华北”战略任务,为坚持长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华中地区,为了贯彻“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1939年1月28日,刘少奇到达河南确山竹沟镇,正式建立中原局领导机关,主要任务是负责领导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广大地区的工作,发动中原地区广大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月23日,中央又委托周恩来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他根据敌占东南地区的情况,同新四军领导人商定: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遵照这一方针,新四军各部在巩固既有根据地的同时,积极开拓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第一、二支队北上扬中地区,东进无锡、江阴、常熟、苏州、太仓地区,开辟了苏常太和江锡虞根据地。第四支队东进皖东,开辟了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并扩建了第五支队,开辟了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游击队开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并改称第六支队。与此同时,新四军第三支队与对皖南地区进行“扫荡”的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胜利保卫了皖南抗日根据地。

在中共中央、中原局的领导下,新四军经过一年的奋战,使华中敌后抗战的形势有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完成了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待续)


凯发一触即发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