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凯发一触即发

1939:团结斗争促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展反投降、反分裂、反摩擦斗争(六)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集团新闻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2-07 文字大小: |

(六)


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党还十分注意加强自身建设。

经过前期的大量发展党员,1939年初,全国党员人数已达50余万。但是,在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新党员的数量而进行“突击运动”,导致有些党员素质参差不齐,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异己分子、投机分子以及奸细也乘机混入了党内。193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指出:在艰巨的抗战任务面前,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成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决定因素。“党的发展一般的应当停止,而以整理紧缩严密和巩固党的组织工作为今后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为了正确贯彻执行中央的决定,中央组织部于10月7日发出了《关于执行中央巩固党的决定的指示》,随后,各地党的组织迅速开展了巩固党的工作。

加强对党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是巩固党的中心一环。为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新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领导同志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著。1939年五六月间,时任中组部部长陈云发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党的支部》等文章,系统地阐明党员的标准、支部的基本任务和地方组织如何领导支部等问题。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说,阐述了共产党员进行革命锻炼和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要求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努力参加革命实践,研究社会发展规律,遵循共产主义道德规范。毛泽东读后,写信给延安《解放》杂志编辑部,认为这个讲演,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写得很好、很重要,应赶快发表。

在巩固党的过程中,党的建设理论也有了重大突破。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强调,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把一直“进行之中”的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伟大的工程”的高度,表明了党对加强自身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更加自觉和深刻。伟大工程的实施,为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凯发一触即发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网站地图